较大言语识别率在助听器验配中的作用
戴上助听器后,是否补偿到合适的听力程度,一般通过声场对佩戴助听器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可以得到补偿后的听力图。但如果想了解佩戴助听器后的言语识别能力,就需要在声场下进行语言测听,得到患者的较大言语识别率,较大言语识别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佩戴者的助听效果及康复级别。
助听后较大言语识别率越高,其助听效果越好,较大言语识别率≥70%,助听效果为佳,如果较大言语识别率≤50%,则可能需要其他的方式来了解沟通内容,比如结合口型,如较大言语识别率低于未佩戴助听器时,则反映助听器选配不合适或者调试不准确,需重新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或者重新进行调试。
助听器出现啸叫
方法:检查耳钩(针对耳背机)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大部分耳钩均为塑料材质,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耳钩与助听器机身的结合处发生,从而出现声音泄漏,产生啸叫。
检查通气孔
通气孔常用于提高助听器使用者的佩戴舒适度,解决堵耳效应。
然而,若通气孔的尺寸不符合助听器使用者的听力损失,则会因过多的声音泄漏从而产生啸叫。
验配师应该根据助听器使用者的听力损失情况正确判断用户是否需要通气孔以及通气孔的尺寸大小,如此才能避免因通气孔不合适造成的啸叫。
更换一个新的耳钩,并为用户佩戴助听器。若助听器不再啸叫,则可判断产生啸叫的原因来自耳钩。
外啸-视具体情况处理
较普遍的助听器外啸,就是当我们把助听器放在手中,并轻轻握成拳状(拳头内部助听器与手没有完全接触)时,助听器会发出“吱吱…”声,这是正常的自然啸叫,同时也可以作为判断助听器是否在正常工作的一种方法。而其他引起外啸的原因可有以下几点:
1、佩戴不当
当耳背式助听器的耳模或者定制式助听器未完全佩戴好时,助听器受话器传出的声音通过耳模或外壳与耳道壁的间隙传出,被麦克风拾取,从而引起啸叫。这个时候,听友们只要调整位置,将助听器或者耳模佩戴好,啸叫即可消失。
2、助听器耳塞、耳模或者定制机外壳不合适
当你完全佩戴好助听器或者耳模后,助听器啸叫还是存在,或者时不时存在,比如吃饭时,大笑时,那这可能是助听器的耳塞、耳模或者外壳出现了不合适。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更换一个合适的耳塞,或者联系验配师,修改耳模、或者重新取耳样,并制作耳模、外壳即可。在此特别提醒佩戴定制机或者戴耳模的小朋友家长,需要定期去验配中心查看耳模或者外壳是否合适,因为小朋友的耳朵也是在不断成长的。
3、通气孔
有的听友低频较好,因此在制作耳模或者定制机外壳时,需要开一个通气孔,泄掉一些低频能量,老人助听器,增加舒适感。但如果听力损失较重或者高频听力损失很差,受话器传出的声音会通过通气孔传出而被麦克风拾取,从而产生啸叫。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佩戴者的具体情况来缩小通气孔尺寸或者堵住通气孔,以消除啸叫。